新闻动态

协会要闻

协会40周年

综合新闻

行业要闻

地方水协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综合新闻
水从“用后”到“再用”:阿拉尔人的 “节水新解法”来了
发布日期:

夏日的阿拉尔,街道两旁的绿篱正舒展着新叶,胡杨河的涟漪里倒映着蓝天——这些看似平常的生机,背后藏着一场关于“水”的变革。作为水资源相对稀缺的城市,阿拉尔的生活污水正经历一场“华丽转身”:从处理后排入渠道的“废水”,变成能浇花、能工业循环的“宝贝”。这一切,都源于第一师阿拉尔市城市生活污水再生水综合利用项目的落地。

老问题:中水“用得上”,但节水有瓶颈

在项目启动前,阿拉尔市生活污水处理厂虽能将污水净化至一级A标准(常见于市政杂用),但受限于水质和处理能力,再生水的“出路”并不宽泛。“以前处理后的水主要用于部分绿化和道路冲洗,但量不大。”项目负责人回忆,“企业想用更干净的再生水搞工业循环用水,景观河湖也需要再生水质提升,这些问题都亟待解决。”

作为全国第二批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试点城市(2024年2月入选),阿拉尔市肩负着破解“城市弃水”与“城市缺水”矛盾的使命。根据《推进重点城市再生水利用三年行动实施方案》要求,阿拉尔需在2026年前实现再生水利用率较现状提升20个百分点。面对这一目标,水务集团以综合利用工程为抓手,推动再生水从“用得上”向“用得好”跨越。

新突破:从“一级A”到“准IV类水”,水质升级激活多元场景

2024年10月,第一师阿拉尔市城市生活污水再生水综合利用项目目标很明确:把再生水从“能用”变成“好用”。

项目采用MBR膜生物反应器工艺——这是一种高效净化技术,通过微滤膜拦截污水中的微生物和污染物,让出水更清澈、更稳定。改造后,再生水水质从原来的一级A标准,跃升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Ⅳ类水(总氮≤10mg/L),不仅能满足城市绿化及市政杂用,还能用于景观湖泊补水、工业冷却、锅炉用水等场景。

“简单来说,现在的再生水,鱼能在里面游,花能喝得欢,部分工业也能利用。”技术团队解释道。

新基建:5.3公里管网,串起80%绿化“喝”再生水

水质好了,还要“送得到”。项目同步建设了5.3公里的再生水输水管道,将再生水厂与城市绿化主管网“手拉手”连通。

“现在再生水输水管道已连接大部分绿化主管网。”项目现场负责人指着管道接口介绍,“2023年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彻底解决了阿拉尔88个老旧小区生活饮用水与绿化用水混用的问题,现在新建的5.3公里输水管道,直接把再生水输送范围延伸至更多区域,市区超80%的绿化区域都能稳定用上循环水了。”

这意味着,阿拉尔的街头绿地、公园景观湖、道路树池等公共区域,将越来越多地用上处理后的再生水——对水资源本就珍贵的阿拉尔而言,这无疑是一笔实实在在的“节水账”。

据测算,项目建成后,阿拉尔再生水利用率将从当前45%提升至80%以上,年利用量预计达900万立方米——相当于每年省下近1个西湖。

新进展:处理厂“换芯”完成,即将进入“实战”

经过半年多的建设,这座日处理4万立方米的再生水厂已拔地而起:膜池间的MBR膜组件整齐排列,像一张巨大的“过滤网”;污泥脱水间里,设备正调试着如何将处理后的污泥减量化、资源化;配套的污泥调理池、膜格栅间等附属设施也已就位。

目前,项目已进入运行调试阶段。工作人员正通过调整药剂投加量、优化膜通量等参数,确保每一滴再生水都稳定达标。“调试完成后,我们将优先保障绿化、景观等用水需求,同步扩大工业企业用水等场景的覆盖范围。”水务集团相关负责人说。

新未来:循环起来,城市更“耐渴”

从“治污水”到“用中水”,阿拉尔的选择,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生动注脚。正如一位老市民所说:“以前总觉得水是‘用多少排多少’,现在才明白,水是可以‘转起来’的——处理好、用起来,咱们的城市会更‘耐渴’。”
未来,随着再生水利用率的持续提升,阿拉尔的生活污水将不再是“负担”,而会成为支撑工业、滋养生态、扮靓城市的“新水源”。这滴“循环之水”,正悄悄改写着阿拉尔的水故事。

图片 1.png

图片 2.png

图片 3.png

图片 4.png

图片 5.png

图片 6.png

图片 7.png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