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嘉兴市污水处理的核心枢纽,嘉兴水务集团所属嘉兴市联合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达60万吨,服务范围包括除海宁、桐乡外的嘉兴市域相关县市区1860平方公里,承担着区域污水转输与处理的重任。近年来,嘉兴市联合污水处理厂积极响应国家“双碳”战略,以“微改造、微更新、大提升,老厂低投入绿色低碳实践”为改建思路,将绿色低碳理念深度融入运营管理,在智能化、低碳化改造方面持续发力,成效显著。
近期,在国家发改委通报的对标污水处理绿色低碳标杆厂新(改)建项目方案评审结果中,嘉兴市联合污水处理厂凭借领先的减污降碳协同实践,成为浙江省此次入选的五家单位之一。这标志着嘉兴市在探索污水处理绿色低碳发展路径上取得了重要国家级认可。
一是推进技术改造,提升加药系统精准效能
嘉兴市联合污水处理厂推进厂区精确加药系统改造研究,创新提出“药剂自流型精确投加”方案并取得实用新型专利,首套PAC药剂精确投加系统于2024年建成投运,推动单位药耗同比下降5%左右,2025年已推广至全厂各工艺段(MBR、MSBR、高效沉淀池、生物池)共7个点位。该系统的应用,显著提高了污水处理效率和加药精准度,有效减少了药剂消耗,同步降低了能耗与碳排放。
二是打造行业样板,光伏发电项目领跑全省
厂区投资1.09亿元建设的17.09MWp光伏发电项目,采用预应力柔性支架系统,规模位居浙江省污水处理厂同类项目之首,助力厂区入选2023年浙江省第三批减污降碳协同标杆项目。项目建立“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模式,年均发电量高达1800万kWh,可满足厂区约三分之一的用电需求,每年可节约标煤5600余吨,减排二氧化碳1.5万余吨。同时,光伏板的覆盖有效抑制了二沉池等区域的绿藻生长,减少了人工清理频次,实现了土地资源的“双重利用”,为行业提供了可复制的样本。
三是坚持多元探索,促进低碳技术协同应用
嘉兴市联合污水处理厂持续探索其他低碳技术的应用,例如:推进厂区部分区域无人值守改造,降低人力成本与能耗;实施排海自流管改造,巧妙利用潮汐液位差实现节能降耗;启动AOA工艺改造试验,通过先进工艺降低药耗和污泥产量;实施泵房泵组系统优化改造,运用人工智能算法与数据驱动技术精准调控,投运后可大幅降低电耗。
面向未来,嘉兴水务集团将继续加大绿色低碳技术研发与应用投入,积极探索行业前沿技术,为全国污水处理行业的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多“嘉兴经验”和“嘉兴水务方案”。